江夏别宋之悌

2024-10-02 我的网站-李白 http://t.guoxueren.com

    江夏别宋之悌 : 送别诗是唐诗中习见的一大主题。宋方回《瀛奎律髓》说:“此类中有送诗,有别诗,当观轻重。”此诗落笔重在送者,便是“别诗”。全诗情调悲恻,选家及编年家多说为李白流夜郎途经江夏时作。近年郁贤皓撰《江夏别宋之悌系年辨误》,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、宋若思之父,并根据之悌生平事迹,认定此诗之作当在开元二十年左右,可信。宋之悌于开元中历任右羽林将军、益州长史、剑南节度使及太原尹等要职,后以事流贬交趾(今越南河内)。从诗中看出,李白同他交谊很深。后来他儿子宋若思在浔阳脱李白之囚并为推覆清雪,大概也与世谊有关。这首诗,可能就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,李白在江夏(今湖北武昌)与他分别时作。
“楚水清若空,遥将碧海通”。楚水,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。若空,极言其澄彻;李白另有“江月照还空”(《望庐山瀑布》)、“玉壶美酒清若空”(《前有樽酒行》),亦是此意。将,与。眼前清澄的江水,遥遥地与碧海相通。按之悌贬所靠近海域,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。
“人分千里外,兴在一杯中”。此点题,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。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,此处不言“悲”而言“兴”,并用“一杯”对“千里”,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,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。味外有味,颇耐咀嚼。
“谷鸟吟晴日,江猿啸晚风”。以上两联,先由近及远,复由远及近,均大开大阖。此联则写眼前景,由“晴日”到“晚风”,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,也是大开大阖。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。此即所谓意在言外。又,“谷鸟吟晴日”者,乐景也,与颔联“兴”字呼应。“江猿啸晚风”者,哀景也,以引发尾联的“泣”的抒情。
“平生不下泪,于此泣无穷。”真情爆发,陡起陡落,给读者留下极大遐想的馀地。诗人何以如此动情?可能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。颈联中“鸟吟”与“猿啸”,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。诗人虽然年纪尚轻,毕竟也已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,宋氏的遭际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慨,也是完全可能的事。
此诗艺术构思上的重要特点,就是跳跃性极大,从前三联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,已如上述。再从诗的感情色调上看,前三联飘洒有势,基调是豪逸;尾联顿折,其情悲怆,其调沉结。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,使诗具有测之无端、玩之无尽之妙。
一般说来,李白五律工整而七律多拗。这首五律,唯首句“楚水清若空”不合律。如改为“楚水若清空”便合律,诗人显然是不愿以声律害意。再者,唐近体诗中有种极常见的特殊句型“平平仄平仄”,系由“平平平仄仄”变化。同样道理,上述李诗句型“仄仄平仄平”系由“仄仄仄平平”变化,似乎也是合理的。只不过这种句型在唐近体诗中不常见,后世讲诗律的人未加注意罢了。
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