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衡照
吳衡照 : 詞有借叶,借叶有二:否讀府,北讀卜,從方言也。唐及兩宋多有之,若辛稼軒歌麻合用,篠有合用,則用古韻。大抵前人韻有不合處,以二者通之,靡不合也。(《蓮子居詞話》卷一)
延露詞亦有兩副筆墨。如‘華遜來生日’云云,‘長歌’云云,‘酌酒與孫默’云云,又時帶辛氣。(同上)
辛稼軒别開天地,橫絕古今。《論》、《孟》、《詩》小序、《左氏春秋》、《南華》、《離騷》、《史》、《漢》、《世說》、《選》學、李杜詩,拉雜運用,彌見其筆力之峭。《稼軒長短句》十二卷,元大德己亥孫粹然、張公俊刊於廣信書院,余在知不足齋見寫本。(同上)
詞有襲前人語而得名者,雖大家不免。如方回‘梅子黃時雨’,耆卿‘楊柳岸曉風殘月’,少游‘寒鴉數點,流水繞孤村’,幼安‘是他春帶愁來,春歸何處,却不解帶將愁去’等句,惟善於調度,正不以有藍本爲嫌。(同上)
《宋史》:辛棄疾附和韓侂胄開兵端,見《侂胄傳》,而棄疾本傳不載,蓋傳聞之誣,謝疊山已曾辯之。夫稼軒當宋末造,以文章氣節自命,交遊如朱晦翁、陳同甫、党懷英輩,皆一時儒碩俊雄,而死後又若與疊山有冥契焉,偉矣。曾生前不及華岳、葉洪之徒,而附和侂胄以希榮乎?至劉改之《西江月》、《清平樂》等闋,真與劉後村啓,並騰笑千古矣。(同上)
按:稼軒卒後因受倪思誣陷附會韓侂胄用兵,奪從官恤典,見魏了翁所作《倪思墓志銘》。宋國史編成於史彌遠專權時期,故《韓侂胄傳》及稼軒本傳皆據倪思誣辭有附會用兵之說。迨南宋末年謝枋得力爲稼軒辨誣,其中即有改正文傳之語,故稼軒本傳附會用兵說皆已更正,而《韓侂胄傳》則不及更正,遂爲元人所編《宋史》載入。此即兩傳所載不同之原因,《蓮子居詞話》既論此事,故附此數語爲作說明。
《醉翁操》本琴曲,今入詞,傳詞亦止蘇、辛兩首。(同上)
《山房隨筆》載劉改之見辛幼安,朱子、張南軒爲之地云云,與《宋史》不合。幼安兩知紹興府,皆在慶元四年以後。朱子官浙東,乃淳熙八九年間。南軒初未嘗官浙東也,又何得爲之地乎?正與《絕妙詞選》載毛澤民見蘇子瞻事同爲無稽之言也。(同上卷二)
辛詞‘小草舊曾呼遠志,故人今有寄當歸’。《日知錄》云:‘稼軒久宦南朝,未得大用,晚歲有廉頗思用趙之意。’竊謂此當與《摸魚兒》、《破陣子》等闋合看,感慨自見。(同上)
今人學辛稼軒,叫囂打乖,墮入惡趣。無迦陵先生才,不作可耳。(同上卷三)
蘇、辛並稱,辛之於蘇,亦猶詩中山谷之視東坡也。東坡之大,與白石之高,殆不可以學而至。(同上卷四)
稼軒‘此身已覺渾無事,且教兒童莫恁麽’。恁麽亦作甚麽,見《朱子語錄》。亦作什麽,見《唐摭言》。亦作只麽,見黃山谷詩。亦作者麽,見《元典章》。皆恁麽之轉聲。(同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