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啓泰
辛啓泰 : 【刊印稼軒集鈔存志】忠敏公《稼軒集》,史莫詳卷數,刻本既亡,各體文字流傳殊少。新城王氏僅於《後村詩話》見其詩一首,《四庫全書》有《美芹十論》、詞四卷,外間亦不多得。啓泰曾從法時帆先生借汲古閣詞本於楊蓉裳員外,重刻之,附以詩十首,文二首,將藉以求全集也。既欲購唐荆川《史纂右編》抄錄《十論》,適時帆先生有撰集唐文之役,孫平叔太史亦雅以公文字爲汲汲,相與集散篇於《永樂大典》中,得奏議及駢體文共二十八篇,古今體一百十首,較前已十倍過之,而史所謂《思陵詔跋》、《朱子祭文》皆不及見。且此所得長短句凡五十首多出四卷外,則全集遺佚不少也。庚午,啓泰教習期滿,冒暑往來二先生家,次第抄錄其稿。適南旋,鋟板於豫章,因合前次編次之,統名曰《稼軒集鈔存》。又雜採各集中有關於公者,附錄以備覽。竊維公全集,靈爽馮之,世必有寶而藏之者。顧文章之出,待時抑待人。好古闡幽如二先生,誠足感也已。嘉慶十六年春仲萬載後學辛啓泰謹志。(《稼軒集鈔存》)
【稼軒先生年譜】始祖維叶,大理評事,由狄道遷濟南。高祖師古,儒林郎。曾祖寂,賓州司戶參軍。祖贊,朝散大夫,隴西郡開國男,亳州譙縣令,知開封府,贈朝請大夫。父文郁,贈中散大夫。宋高宗紹興十年庚申,先生生於是年五月十一日卯時。按:先生歸宋時年二十三,爲紹興之三十二年,則生年爲紹興十年庚申。又按:先生甲辰壽韓南澗詞有‘對桐蔭滿庭清晝’之語,其爲夏月審矣。先生生日與南澗相去祇一日,見於生日次前韻和南澗詞自注。十一年辛酉。十二年壬戌。十三年癸亥。十四年甲子。十五年乙丑。十六年丙寅。十七年丁卯。十八年戊辰。十九年己巳,先生十歲,師於蔡伯堅,與党懷英同學,號辛党。按:伯堅名松年,晚號蕭閑老人。毛晉謂先生嘗以詩詞謁見於蔡元,考《金史》,並無其人,未知何據。二十年庚午。二十一年辛未。二十二年壬申。二十三年癸酉,先生年十四,領鄉舉。按:先生進《美芹十論》劄子云:‘兩隨計吏抵燕山,諦觀形勢。’蓋由此也。二十四年甲午。二十五年乙亥。二十六年丙子。二十七年丁丑。二十八年戊寅。二十九年乙亥,先生年二十。三十年庚辰。三十一年辛巳,先生年二十二,爲天平節度使耿京掌書記,勸京決策南向。三十二年壬午,先生年二十三。是年正月,先生與賈瑞奉表南歸,高宗大喜,厚賚之,授承務郎。閏月,耿京將張安國殺京降金。先生約都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徑趨金營,即衆中執安國,送臨安斬之。改差江陰簽判。按:唐豹巖《濟南府志》謂先生戮安國於靈巖寺,遂南奔,晝伏夜行。與此既異,且事類刺客,於先生不稱,未知何據。孝宗隆興元年癸未,先生年二十四,官於江陰。按:先生是年《論阻江爲險須藉兩淮》、《議練民兵守淮疏》。二年甲申。先生年二十四。官於江陰。乾道元年乙酉。先生年二十六。官江陰。按:先生《美芹十論》即是年進。其《九議》並《應問》三篇亦應是年先後所作。三年丙戌,先生年二十七。三年丁亥,先生年二十八,官江陰。四年戊子,先生年二十九,通判建康。五年己丑,先生年三十,在建康通判任。六年庚寅,先生年三十一。召對延和殿,遷司農寺簿,出知滁州。七年辛卯。八年壬辰,先生年三十三,在滁州任。按:先生是年十一月十日《跋太祖皇帝賜王巖帖》云‘右宣義郎權發遣滁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營田屯田事’。九年癸巳,先生年三十四,闢江東安撫司參議官。淳熙元年甲午,先生年三十五,官江東安撫司參議。是歲十一月,葉衡爲右丞相兼樞密使,薦先生慷慨有大略,召見,遷倉部郎官。二年乙未,先生年三十六,任江西提點刑獄官。以平劇盗有功,加秘閣修撰,調京西轉運判官,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。有《會子登對劄子》。三年丙申,先生年三十七,官江陵。四年丁酉,先生年三十八,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。以大理少卿召,出爲湖北、湖南轉運副使。按:先生有‘淳熙丁酉,自江陵移帥隆興,到官之二月被召,司馬監、趙卿餞别’《水調歌頭》詞。五年戊戌,先生年三十九,官湖北轉運副使。六年己亥,先生年四十,官湖北。有《論盗賊劄子》,有詔獎諭,擢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。按:先生有‘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,周總領、王漕、趙守置酒南樓,席上留别’《水調歌頭》詞,又有‘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,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爲賦’《摸魚兒》詞。七年庚子,先生年四十一,帥湖南。上疏請别創飛虎一軍。按:《文獻通考》淳熙七年言者奏鄉社之擾,請罷之。先生言鄉社皆處深山窮谷中,忠實狡詐色色有之,不可盡罷,欲擇其首領,使大者不過五十家,小者減末,屬之縣尉。詔從之。八年辛丑,先生年四十二,帥湖南。是年七月,東萊呂氏卒,先生爲文遣人祭之。九年壬寅,先生年四十三,帥湖南。十年癸卯,先生年四十四,任湖南帥。十一年甲辰,先生年四十五,帥湖南。十二年乙巳,先生年四十六,帥湖南。嘗度馬殷故壘起蓋寨柵,至是告成,繳圖上進,上始盡釋前疑。加右文殿修撰,差知隆興兼江西安撫使。十三年丙午,先生年四十七,赴江西安撫任。值歲饑,榜通衢曰:‘閉糶者配,強糶者斬。’已乃盡出官錢銀器,令士民責領運糶,民賴以濟。帝聞,嘉獎進秩。按:《朱子大全文集》謂先生帥湖南,賑濟榜文只用‘劫米者斬,閉糶者配’八字,雖只是粗法,便有方略。與此事同而地異,豈當時傳文之誤耶?抑先生兩地皆如此行之也。十四年丁未,先生年四十八,帥江西。十五年戊申,先生年四十九,以言者罷江西安撫任。按:先生《沁園春》詞題云:‘戊申,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挂冠。’又按:先生‘離豫章别司馬漢章大監’《鷓鴣天》詞云:‘三年歷遍楚山川。’蓋自丙午至戊申,恰三年矣。十六年己酉,先生年五十,居上饒。按:先生有‘己酉出行書所見’《鵲橋仙》詞。光宗紹熙元年庚戌,先生年五十一,居上饒。按:是年中秋後二夕,帶湖篆岡小酌賦《踏莎行》詞。二年辛亥,先生年五十二,居上饒。起爲福建提點刑獄官。召見,遷大理少卿,加集英殿修撰,出知福州,兼福建安撫使。三年壬子,先生年五十三。按:先生是年春赴閩帥任,别瓢泉,賦《浣溪沙》詞。又,是年三山被召,陳端仁給事餞别席上賦《水調歌頭》。四年癸丑,先生年五十四,在閩帥任。又,是年正月四日三山被召,經從建安,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《西江月》詞。又,是年有登對劄子《論荆襄上流爲東南重地》。五年甲寅,先生年五十五,在閩帥任,以臺臣彈劾丐祠歸。寧宗慶元元年乙卯,先生年五十六,落職居上饒。二年丙辰,先生年五十七,所居毀於火,徙居鉛山縣期思市瓜山之下。有期思卜築詞,又有《上梁文》。按:先生《菖蒲綠》一闋,是年三月三日作也。三年丁巳,先生年五十八,居鉛山縣。四年戊午,先生年五十九,主管沖佑觀。知紹興府,兼浙東安撫使。按:先生是歲拜復職奉祠之命,作《鷓鴣天》詞云:‘老退何曾說著官,今朝放罪上恩寬。便支香火真祠俸,更綴文書舊殿班。’五年己未,先生年六十,在浙帥任。是年八月二十三日,有記夢《蘭陵王》詞。六年庚申,先生年六十一,在浙帥任。是歲二月二十八日,有《同杜叔高祝彦集觀天保菴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二絕句》。又按:先生《九曲棹歌》十首亦是年二月間與朱子同遊武夷山舟行所作。三月,朱子卒,先生有讀《莊子》聞晦菴即世詞。又,祭文云:‘所不朽者垂萬世名,孰謂公死,凜凜猶生。’嘉泰元年辛酉,先生年六十二,在浙帥任。按:先生《柳梢青》詞題云:‘生日前兩日,夢一道士話長年之術,夢中痛以理折之,覺而賦八難之辭。’二年壬戌,先生年六十三,在浙帥任。按:先生是年生日書懷《臨江仙》詞云:‘六十三年無限事,從頭悔恨難追。已知六十二年非,只應今日是,後日又尋思。’三年癸亥,先生年六十四,在浙帥任。按岳珂《桯史》,是年招劉改之於中都,改之以事不及行,作書並詞歸輅者。先生得之大喜,致饋數百千,竟邀之去,館燕彌月,酬唱亹亹,皆似其體,先生逾喜,垂别,賙之千緡。四年甲子,先生年六十五,在浙帥任。召見,言鹽法,加寶謨閣待制,提舉佑神觀,奉朝請。尋差知鎮江府,賜金帶。按:程珌《洺水集》,是歲夏間,先生爲珌言,渡淮迎敵,左右應援,非沿邊土丁斷不可用。又出方尺之錦以示珌,其上皆虜人兵騎之數,屯戍之地與將帥之姓名。又備言遣諜之必鈎以旁證,使不得欺。開禧元年乙丑,先生年六十六,在鎮江任,坐謬舉,降朝散大夫。按《桯史》,先生守南徐,即以是年去。又按《洺水集》:‘乙丑,先生免歸。’又,先生有‘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’《玉樓春》詞。又,是年奉祠歸,舟次餘干作《瑞鷓鴣》詞。二年丙寅,先生年六十七,進寶文閣待制,出知江陵府。按:先生有《丙寅山間競傳諸將有下棘寺者》詩,則知是歲始猶奉祠山居。又,先生是歲九月二十八日作詩云:‘西山病叟支離甚,欲向君王乞此身。’小注有‘來年告老’之語。又,先生因韓侂胄將用兵,值其生日,作詞壽之曰:‘如今塞北,傳到真消息。赤地人間無一粒,更五單于爭立。熊羆百萬堂堂,維師尚父鷹揚。看取黃金假鉞,歸來異姓真王。’假鉞真王皆曹操、司馬昭秉政時事,先生卒後爲倪正甫所論,盡奪遺恩,即指此詞。按:侂胄用兵在是年五月,則先生是詞應即是年作。又按《洺水集》,是年侂胄兵敗,淮甸橫潰,皆先生所預言於二年之先者。三年丁卯,先生年六十八,在江陵。詔赴行在奏事,試兵部侍郎,辭免,家居。進樞密都承旨,未受命卒。蓋丁卯九月初十日也。葬鉛山縣南十五里陽源山。按:是歲有《寄題眉山李參政石林》詞。又,是歲八月病中作《洞仙歌》詞。
啓泰幼讀《宋史》,至公本傳,輒慨然太息,想見其爲人。歲乙未,遊學白鹿洞書院,同舍詹君芳,鉛山人也。從之問公後裔,則云‘某少時見辛氏一人持畫像求售’而已。詹時年已四十許也。既辛紹業從鉛山得公手輯《濟南辛氏譜》及《鉛山辛氏譜》,且言公墓旁近地今爲他姓侵逼,至爲可傷。按《鉛山譜》,公九子:稹、秬、稏、穮、穰、穟、秸、褎、㔶。㔶早殤。其八子名皆禾,蓋即名軒之意焉。稹無子。秬任崇仁尉,撫浮興伍俱之子爲嗣,傳八世止。稏官朝請大夫直秘閣,潼州提刑,四子皆官於朝,五世孫樂遷福建崇安縣,又有從鉛山遷貴溪之瑤者,皆稏裔也,今亦不著。穮仕至迪功郎,六世孫祐登永樂丙戌林環榜進士,官河南監察御史,生二子俱殤。穰至承務郎,無子。穟仕至承務郎,子庸,黃樸榜進士,子徽官承務郎,無子。秸生子早卒。褎無子。嗟呼,自公至今,五六百年,後裔衰息式微,至不能守其墳墓。生平著作又不盡存,其存者如奏議等篇,謝疊山所謂西漢人物也。而《十論》人猶疑爲臨川黃兌悅道作。公之孤忠大節,始終如一,顧亭林乃有廉頗思用趙人之議。甚有以害理滅義,荒陋無稽之書,妄託公名,真贋是非混焉。顛倒如此,不誠深可慨哉!爰不自揆,爲編年譜,其採摭以《宋史》及《綱鑒補》、《宋元史略》爲主,以近所抄公集及各家集爲附。世系從《濟南譜》,生卒年月時從《鉛山譜》。或者以二譜爲疑,然公大父名與進《十論》劄子所稱合,詩中有《哭㔶十五章》,可徵已。至舉趙方後爲名臣,本帥長沙時事,以不知何年,不錄。其他遺漏大概如此。第夙夕仰慕之誠於焉少抒,而世之論公者,亦由此得詳考焉。
按:辛啓泰所作《稼軒年譜》,因所掌握史料太少,故凡涉及稼軒進退出處及歷官始末,無不錯謬百出。後出之譜如陳思、梁啓超所作,亦因未嘗得見《宋會要輯稿》,故一仍辛啓泰之誤而無所更正。後兩種之作且均在民初以後,不在本書收錄範圍之內。惟因辛譜於稼軒先世、後裔、生卒年月日時、徙移鉛山歲時等事有濟南、鉛山兩族譜可參,非晚出兩譜可比,故全文收錄於此。
又按:辛啓泰謂稼軒戮張安國於靈巖寺無據,此事錄自康熙《濟南府志》卷三五:‘紹興末,耿京據濟南,棄疾勸京南歸。會張安國殺京,棄疾縛安國,戮之於靈巖寺,遂南奔,晝伏夜行。’未知《府志》所據爲何書。
【書抄本南燼紀聞後】會稽周丈蓍畦與余同客山左都轉署中,一日出示此書,所載皆宋靖康以後事。卷尾有《阿計替傳》,與《歷城志》所謂《北狩日記》無異。按史:靖康二年實金太宗天會五年,《紀》乃以爲天輔十一年。天輔爲太祖號,止七年,無十七年。又天眷爲熙宗號,止三年,無十六年。貞元爲海陵號,亦止三年,無六年。既俱失之過多,皇統、天德復遺不及載。顛倒錯亂,固已如此。至於事之荒謬害理,更不足辨。斷爲後人僞託稼軒之書。惟《美芹十論》與《九議》並《應問三篇》已載本傳,又進論劄子中家世里居至爲詳覈可信,而或乃疑之。真僞混淆,此《稼軒集》所以亡也。嘉慶十年閏月辛啓泰書。(《稼軒集抄存》卷四《雜錄》)